開張文


明明就是個家庭工作兩頭燒的職業婦女,會突然動起筆來寫部落格就是剛剛被(各種與腦相關的形容詞)主管氣到,想想與其把讓別人把自己的工作步調弄得亂七八糟陷入渾沌未知的職涯發展,不如寫寫擱在心上已久但遲遲未能發表的部落格吧! 感謝那些每個剛剛的當下,讓我可以在氣悶的時刻,一字一句,一次又一次的敲打鍵盤累積(發洩)成這些文章。


婚前的部落格總寫些對於周遭生活的有感而發,實際上只是抒發感覺人生只有工作加班之空虛。寂寞。冷。對於過往種種每個當下的感受,現在回頭看來都像無病呻吟(吃飽太閒)。不過,這也意謂著我那青春無畏的肉體(?)與歲月都一去不復返了()


大概從女兒吃副食品開始,讓我每天耗費最多腦力的就是在吃的上面,該吃什麼怎麼吃怎麼弄怎樣搭配怎樣變化怎樣營養

菜市場看過一攤又一攤,有機商店逛過一間又一間,食譜書買來一本又一本,親手做過一道又一道,兩年下來也累積了一些小心得,加上本人頗有實驗精神,不同食譜書相同的料理硬要做出來比較一下,如此實驗累積,女兒在三歲半也差不多嚐過各種食材的味道了,也慢慢抓的到女兒喜歡吃什麼,什麼樣的料理方式是她喜歡的口味,所幸到現在她對各種料理的接受度都算高,也不太挑食,對吃的也都很open mind,雖然她的體重還真的不見份量(),但是吃的健康。健康就好。

孩子的味覺,大抵上是媽媽開發的,每個人心中都會有對媽媽的料理味道的記憶。

總是會在有些時候,特別想念老媽的那幾道料理 : 連續深夜加班肝苦面黃時好希望來碗清淡的竹筍排骨湯,快炒店的菜埔蛋少了自曬老菜埔的陽光暖香,天冷想來碗麻油雞,但外賣的麻油與酒氣淡薄,總不如媽媽煮的麻香醇厚。當然還有奶奶的蘿蔔糕、甜糯米飯;外婆的客家麻糬與鹹糕

屬於媽媽料理的味道在我們七年級生這一代是深刻投印在童年記憶中的,我們的媽媽身處在傳統與新世代之間,不僅是爸爸白手草創的助手,更是孩子們倚賴的全職媽媽,她們是那樣的幹練,那樣的游刃有餘。

父親補眠的周末,媽媽卻是忙碌於料理未來一周的燉肉、滷豬腳、醃漬品、放學點心、甜湯等,那滿滿冰箱的食物與養分,茁壯了我們的成長,在記憶裡刻印了那些專屬於媽媽的拿手菜,是媽媽的味道。

到我們這一代,我也身為媽媽了,我能留下屬於媽媽的味道給女兒嗎

那種她在未來某個需要溫暖時可以安慰她的溫暖,那種未來她想念我時可以靠著記憶複製出來的味道,那個獨一無二只存在她記憶中的媽媽味(怎麼覺得眼眶有點濕濕的)

經過了這兩年的實作經驗,我發現其實許多隨處可買、冰箱常備的食材,用簡單跟不同的烹調方式,職業媽媽們真的可以輕鬆又優雅地在一小時內上菜。最耗費時間的反倒是在食材的清洗與準備,但我想這些事可以在假日的時候讓爸爸跟小孩們一起幫忙準備好,完善地收納在保鮮盒中放冰箱,周間料理取出烹調就方便快速許多。

吃,是家庭裡的大事,許多與家人的記憶裡大多跟吃有關。

食物、料理,是我們每天生活中常常隨便了事,最容易忽視但卻又攸關我們身體健康與未來生活品質的。

希望我的分享可以讓跟我一樣身兼數職的職業媽媽們,能以優雅身段從容不迫地做出簡單又健康的料理,讓我們這一代也能留下一份溫暖的媽媽味記憶給孩子們。


* 本部落格致 我親愛的阿母與可愛的女兒

熱門文章